3位院士提醒:99%的血栓没有征兆!牢记1个字,让你一生无栓!
产品展示
发布日期:2024-10-25 16:00 点击次数:110
血栓就像在血管中游荡的幽灵,一旦阻塞血管,便会导致血液运输系统瘫痪,产生致命后果。
图片
中国工程院的三位院士——王陇德、阮长耿和王辰共同呼吁:“血栓是隐蔽杀手,每个人都应增强防栓意识。”
无论是哪个部位的血管堵塞,背后都有一个共同的“凶手”——血栓。与血栓相关的疾病,如心肌梗死、脑梗塞和下肢血管病,都是血栓对人体造成的严重伤害。
99%的血栓没有任何征兆!
令人震惊的是,99%的血栓在形成时没有任何明显症状。即使在医院进行常规检查时,所有指标正常,也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发生心脑血管事件。
血栓性疾病包括动脉血栓和静脉血栓。动脉血栓相对常见,是心梗和脑梗的根源。尽管出血性卒中有所下降,但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仍在快速上升,特别是心肌梗死。而静脉血栓则被称为“隐形杀手”,因为大多数静脉血栓没有任何症状。
动脉血栓:心梗与脑梗的根源
动脉血栓是心梗和脑梗的主要原因。尽管出血性卒中的发生有所减少,但冠心病依然高发,尤其是心肌梗死,其致残率和死亡率均很高。
静脉血栓:无声的威胁
静脉血栓被认为是第三大心血管杀手,但公众对此知之甚少。静脉血栓形成主要有3大因素:血流缓慢、静脉壁损伤和高凝状态。
高危人群包括静脉曲张患者、高糖高压患者、长期久坐或久站的人群及孕妇等。发生静脉血栓后,轻者可能出现静脉发红、肿胀、硬结及痉挛性疼痛等症状;重者可发展为深静脉炎,导致患肢出现褐色红斑、紫暗红肿胀、溃烂及剧烈疼痛,甚至可能面临截肢风险。
图片
留意血栓的4个信号
为了有效预防血栓,关注身体发出的以下信号至关重要:
信号1:晕眩
如果在平时休息时突然感到眩晕,失去平衡和协调能力,甚至出现昏厥现象,这可能是脑血栓的常见前兆。如果这种情况频繁发生,应尽早就医。
信号2:麻木
血栓形成时,由于供血不足,四肢可能会出现麻木和疼痛的感觉。因此,如果在日常生活中突然感到腿部疼痛、压迫感或下肢麻木等症状,一定要保持警惕。
信号3:跛行
随着血管堵塞加重,可能会出现间歇性跛行的情况。比如在行走几百米后,腿部会感到酸痛,需要停下来休息才能缓解。这是因为血栓导致供血不足,从而引起肌肉酸痛。
如果忽视这些症状,病情可能进一步恶化,导致下肢严重缺血,皮肤温度下降,足背及胫后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,即使在休息时下肢也会感到疼痛。进一步发展可能导致肢体溃疡、难以愈合的伤口,甚至组织坏死。
信号4:肿胀
当静脉中形成血栓并阻碍血液回流至心脏时,压力会导致液体渗透到腿部组织。最明显的症状就是突然出现单侧腿部肿胀,通常发生在膝盖以下区域。
如果感到小腿肿胀但不确定,可以使用卷尺进行测量比对。通过关注这些信号,我们可以更早地识别潜在的血栓风险,从而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。
记住一个字,血栓不上身!
实际上,静脉血栓是完全可以预防和控制的。要远离静脉血栓,“动”是最有效的防控措施。
1. 长期久坐不动:血栓的诱因
长时间坐着超过90分钟,会导致膝部血液流动减少50%,从而显著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。建议每小时使用电脑后休息片刻,起身走动,活动筋骨。改掉“久坐不动”的习惯,是预防血栓的重要方法。
图片
2. 走路:全身动起来防血栓
走路有助于保持有氧代谢、增强心肺功能,并促进全身的血液循环,防止血脂在血管壁堆积,从而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。
走路防血栓的“三五七”原则:
“三”:每天步行3000米以上,并保证至少30分钟,运动应有恒有度,避免过于激烈。
“五”:每周至少运动5次。
“六”:运动后心率加上年龄应等于170。例如,50岁的人运动后心率应达到120次(身体极好者可达190次;身体较差者不超过150次,根据自身情况调整)。
除了运动,还需注意以下4点
1. 常吃“天然阿司匹林”黑木耳、大蒜、洋葱、绿茶等食物被称为“天然阿司匹林”,具有清洁血管的作用,有助于预防血栓。
2. 稳定血压
高血压患者是血栓形成的高危人群。越早控制血压,就能更好地保护血管,预防心、脑、肾损害。
3. 戒烟
长期吸烟会对身体造成严重影响,烟草不仅会损害心肺功能,还会增加全身各处的血流阻力,导致严重后果。
4. 缓解压力
加班和熬夜会导致压力增加,这可能使动脉出现急性堵塞,甚至引发心肌梗死。希望大家能够正确认识血栓,及时就医治疗,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